在網上見到有部份香港的女士受到濕疹的困擾,西方醫術對此病的終極武器暫時似乎又只得類固醇一類的藥膏,縱使濕疹的徵狀最後得以被壓制住了,但體內的濕毒一日未清,此病將會伺機而起,待得女士們日後體質轉差 (腎臟內陽氣不足、脾臟運化水的功能轉弱) 或因有了身孕之後,母體內的養份分了一大部份給胎兒時,濕疹勢必再起。
此時,偉大的母親們因愛惜肚內小生命的健康,只得投鼠忌器地不敢貿然再施用含類固醇的藥膏了。但可恨的濕疹就像來索債一般地乘人之危,它變本加厲地比起以往發得更利害。
老實說,當婦女懷有身孕時,中西醫因怕影響胎兒的關係,根本就不會隨便開藥為妳們醫治濕疹,此點相信妳們早已心中有數。
西醫不敢用類固醇,中醫不敢用大黃、苦參及黃蓮之類。
到這時侯,藥膏唔敢搽、藥唔敢亂食,醫生們此時只得對你們說一句: 「請你忍耐」。
嘩!你講咩!痕到瞓都瞓唔到啦!點忍呀!
況且,就算給忍下來了!在這段頻長的懷孕期內,做為孕婦的心情會好嗎?
嬰兒在肚內感受著母親的負面情緒對他將來性格的發展會有好處嗎?
有見及此,我不得不為偉大的母親們寫一寫點東西;本人小讀書,行文時又常文白夾雜,說話較直率,如在字裡行間有得罪的話,敬希原諒!
首先,我想分享日常的保健對香港婦女的重要性。
各位﹗係「重要」性,香港有太多人談及保健,多到個個都只係隨囗噏,大家似乎忘記了「保健」的意思就是「治病於未發生」。
作為一個香港的現代婦女真的很慘,日頭要工作,晚上回到家裡時又要處理家務,再有時間的話又話要進修來保著自己份工,根本就沒有時間理會自己的身體,這點我是明白的。
但請妳們想想,身體是妳們自己的,如果連妳們自己都唔緊張的話,試問又有誰人可以為妳分憂呢!
有病食西藥係快,但這只是將身體給妳的訊號「按停」,而並未能把病完全治好,當病徵好了之後,妳們就該食點中藥調和一下自己身體了。
不然的話,身體積下積下就會積出很多病來,如四時感冒、耳水不平衡、鼻敏感及濕疹之類,到時手尾就長啊!
我常勸說身邊的朋友平日「無事無幹」的時候便應該每半年左右到中醫處「把把平安脈」;食點中藥清一清體內的濕毒、熱毒之類。(這不是到涼茶舖喝杯五花茶、廿四味及食盅龜靈膏可比的)
但他們多數會對我說: 「我都冇病,睇乜鬼醫生啫!」
而我又通常會答上一句: 「咁你等有病先至睇啦!」
大佬呀!真係等到有病發咗出來先去睇就遲啦!作死!
人的體質有強、弱;又分為虛、實;病有﹕寒、熱、暑、濕、燥、火;這又怎能一概而論呢﹗當然,涼茶有其方便性,但其本質為寒涼之物,在以前廣東人多以務農或從事在日光下走動的勞動工作,加上他們飲食清淡,這或有其功效所在,但對於現今香港婦女的日常飲食及工作環境又怎能相提並論呢﹗
從觀察所得香港人因多喜飲冷食凍、食不定時、夜食或進食太多,致脾胃虛弱;脾胃乃人體吸收營養之臟腑,其一受傷害,則營養不能完全被消化及運輸到身體各處,此舉將造成血、氣不足的問題。
再加上室內冷氣的環境下工作,如長期受到冷氣風囗的吹襲,則女士們的頸部、面部及背部就最易受到風寒。
氣不足則排便困難或量少、面色蒼白;血不足則怕冷、經痛、腰酸背痛,症重者可能來經有血塊(這有可能已經代表體內血液凝固及有積瘀),如不理會,日後可能會轉為其他疾病;最有可能出現的早期症狀就是皮膚病,除外物 ( 化學、昆蟲等 ) 所致的皮膚病外,其餘大部份的皮膚病都只是病徵,而不是病的主因。
另外,我想講講,除非你真係認得啲中藥,否則我不大主張病人拿著醫生開的藥方到其它的藥房執藥;事緣有次一個朋友拿著一包中藥對我說在A藥房度買要 $100,但在B藥房度買則祇需要 $70,當我拆開來看個究竟後,發覺 B 藥房執的其中一味貴價中藥「川貝」並不是正貨,它只是「平貝」,而兩者之間的藥效相差是極大的,當然價錢就會有所分別啦!
如果真的不知道那裡買到正藥的話,那麼就去位X堂吧﹗
還有,如果妳暫時未能遇到好的中醫,那他們的中醫都不算太差啊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