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假感冒,真透支

轉載於 - 岐黃館 ( 濤醫師 )

真是外感嗎?



最近豬流感肆虐,看中醫的人也多了,有的人是患著感冒而來。更多的人,是因為經常「傷風感冒」而想來調理身子。我之所以要用引號來強調傷風感冒四字,乃因這是病人說自己得了「傷風感冒」,卻不是他們真的傷風感冒了。對這類病人,我總要花些時間,跟他們解釋一番,才能使他們理解,知道過去吃那麼多治感冒的中藥西藥,其實很是無辜。

這些經常「傷風感冒」的人,在患了「傷風感冒」的時候,究竟有甚麼不舒服呢?主要就是噴嚏、鼻水、頭痛、疲倦。聽到之後,我便會問:「那時候,你會全身疼痛、怕風怕凍嗎?」如果他們說「沒有」,那我便會說:「你這不是傷風感冒,只是臟腑不平衡而出現了一些類似傷風感冒的不適而已。然後他們就會反駁:「不是啊!西醫都說是病毒感染,中醫也說我外感風寒,怎會不是傷風感冒呢?我還經常傷風感冒呢!」



於是,上課的時間又來了。

首先,我不管西醫怎樣說,到底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,對中醫來說其實意義不大,我也不去評論西醫說對還是說錯。只是,我會直接告訴病人:「傷風感冒,就是身體在外面感受到一些人體接受不了的致病因素。既是從外面感受到的,則體表必有症狀,如怕風怕凍、全身疼痛、皮膚觸覺很敏感等。如果沒有,則不是由外而感,更不是傷風感冒。況且,即使你身體有多弱,也斷不會每周感冒一次,而每次都只要服一些傷風藥便立即好了。身體弱,怎會稍為服藥便好了?我自己感冒也要數日才能痊癒,難道你覺得我的身體會比你弱嗎?」病人看看我的身形,都搖頭說不,真叫我哭笑不得。

其實,這種經常「傷風感冒」的人,所患的不是外感,而是陽氣外越的病。他們的陽氣內守不住,外面稍有風吹草動,便會引動陽氣外越,當陽氣發越到表面的時候,便會出現一種正邪交爭的假象,出現類似外感的症狀。打個比喻,警察就是人體的抵抗力,就是陽氣,正常情況下,總有部份警察走到街上巡邏,部份則留守大本營,待在警署裏,當外面發生大問題時,警署中的警察便會傾巢而出,到外面支援。但現在警署出了一些問題,令大部份警察不能待在其中,於是走到街上,但既然出來了,便不得不做點事情,於是隨便查查途人的身份證,捉一些垃圾蟲,亂過馬路的,便交差了事。表面上看,「垃圾蟲多了」或「違例過馬路」多了,好像市民經常違規,社會治安不太好,但實際上真正犯案的人卻不多。
這就是問題所在,陽氣不能待在體肉,經常走出來,在身體裏到處搜索,稍有看不順眼的東西,陽氣便會立即施以迎頭痛擊,造成身體經常出現「傷風感冒」的症狀。一方面,根本沒有甚麼邪氣來襲,另一方面,陽氣長期處於興奮狀態,這種「傷風感冒」,當然容易治癒。不過,連雞毛蒜皮的小事情,陽氣都勞師動眾來對付,病人便會感到經常不舒服,而且很疲倦,這是陽氣持續消耗的結果。

接下來,我們便要找出陽氣不能待在體內的原因了,這要責之於腎。腎屬水,主藏精。所謂藏精,就是將人體有用的東西儲存起來,留待必要時,才將陽氣釋放出來。換句話說,腎,就是警署了。警署是警察的大本營,會派出若干數量的警察出外巡邏,一旦遇到特殊情況,便會派遣更多警察支援。陽氣之所以經常往外游散,乃是由於腎不藏精,腎不藏精,主要由腎太寒所導致。即警署太冷了,警察們待不下去,便要出來。故此,治療的總法則就是溫腎歛腎。

但究竟是甚麼拉力將腎精提取出來?答案就是肝陽。肝屬木,由腎水中提取腎精 (水生木),成為肝火。因此,肝木太旺,便會令到陽氣易於亢奮,易於散越。一個長期肝旺的人,其腎水便會長期受到壓力,而形成陽氣不能安穩地留存其中。但為甚麼肝會太旺?主要是精神壓力,人遇到壓力,肝就會旺盛起來,提取更多腎精,讓陽氣多一些,以應付壓力狀態;吸煙飲酒也令肝旺起來,所以煙酒過多的人,陽氣也很難保存穩妥。

因此,在溫腎歛腎的時候,又要記著降肝火。但我要強調的是「降」肝火,卻不是清肝火。清肝火,當然會取得暫時效果,肝火損耗了,陽氣疏散了,病人當然會感到感冒症狀改善,但問題是肝的興奮狀態如前,肝火清了之後,肝便在腎中提取更多腎精,以應付壓力,不久之後,「傷風感冒」又會再來,於是再清肝,然後又再「傷風感冒」...... 直到有一日,人體陽氣儲備用光了,就不再「傷風感冒」,卻已千瘡百孔,連傷風感冒的資格都沒有。

我有一句話,就是肝火不清肝,只要降肺便可。肺屬金,金能克木,只要將肺強起來,使能制壓肝陽,肝不至於太旺盛,則不會那麼苛索腎精,腎精也就能夠保存得更好。況且,肺金強,便能生腎水,這也是補腎之法,而且不會清泄了身上的至寶──陽氣。

在此要問問所有經常「傷風感冒」的人,大家切宜深思一下,你們,真的經常患有傷風感冒嗎?不斷服傷風藥,或解表中藥真能根治問題嗎?陽氣,還能抵受多少的戕伐呢?


透支腎精



今晚看《星期日檔案》,談到港人睡眠不足的問題,很有所感,想說說中醫的看法。

港人經常為了不同的原因而睡眠不足,說到底,不外乎工作和娛樂兩種。但在中醫而言,二者都叫「勞倦」,也就是因勞動而疲倦的意思。睡眠,就是身體重新蓄聚能量的時間,只要不是睡眠,人都在勞倦,在消耗陽氣。有的人,連睡眠都在勞倦,因為不斷發夢,不斷在矇矓的狀態下睡眠。讓我們分析一下勞倦對人的影響吧。

人,每日都心跳、呼吸、排泄...... 這些各種各樣的功能,都要消耗陽氣,還有思想、情緒、工作、行山、唱K、打球、行街、睇戲等等的活動,都要耗費陽氣。陽氣是由心臟產生,但陽氣的源料,卻是由脾與腎供應的。中醫稱脾為後天之本,腎為先天之本。

脾主運化,將我們每天食進肚子的食物與水液化生 (即消化吸收) 成有用的精微。肝屬木,負責提取精微 (所以木克土),陽氣由0至1,供給心臟使用 (木生火),心臟將這些精微「燃燒」,陽氣由1至10,然後再回送給脾,不但推動脾的消化功能,也讓脾臟通過三焦運輸全身 (火生土),推動著全身各種功能。我們每日進食的東西是有限的,因此脾這個後天之本供給的精微也是有限,如果這人晚晚熬夜,則脾的供給便不足了,但人仍然要生存和活動,這時就會自動啟用後備電源──先天之本,腎。

腎是先天之本,內裏藏了與生俱來的一些「本錢」,是生命的儲備。這儲備叫作「腎精」。腎精得之於父母,在出生後,如果過著健康生活,則腎精會日益豐厚壯大。腎精就是儲備,是在體力透支時用來應急的。當我們要超時工作,或夜夜笙歌 (俗語叫夜蒲),脾的供養不足夠了,肝臟便會在腎中支取儲備,供給心臟燃燒。這樣,人又會精神起來。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:「夜晚累了,但只要你撐過這段時間,便會重新精神起來。」這其實是因為到了晚上,脾的供養用完了,因此會累,撐過了,肝會轉為在腎中提取腎精,供給心臟,因此,之後又會重新精神起來。但這時所謂的精神,經常有一種虛浮不踏實的感覺,而且伴有眼乾澀,口乾咽涸,渾身燥熱的感覺。這個,是因肝臟亢奮,在腎中支取儲備的結果,就成了肝火。這肝火又容易導致心火 (木生火)。這時的火是在脾的精微用盡了,而在腎中透支,因此又叫作虛火,也是一般人說的「熱氣」。當我們經常不休息,便會不斷透支腎精,到腎精用盡了,生命也就結束。

作另一個比喻:脾是荷包,腎是銀行戶口,肝就是提款咭,肺是存款咭,心就是我們,陽氣,就是錢。我們荷包都有錢,當我們逛街逛了一日,便會花費了金錢,這樣,荷包的錢便少了。但我們還未玩夠,於是便用提款咭,在戶口提取了錢,然後荷包又有錢了。到荷包的錢又花光了,我們仍不想回家,於是又提款,又揮霍......有朝一日,我們再去提款,發現原來戶口已經見底了,這時,便陷入財困,但最基本的三餐都要花錢的,如果我們連買食物的錢都沒有,便很可能餓死。
但如果我們花完了錢,便乖乖地回家,盡量保留戶口的錢,甚至用存款咭將用不完的錢存入戶口,那麼,不但戶口不會透支,而且會積聚更豐厚的財富,更會收到利息,讓戶口的錢更多。這樣,就能長久地運用下去。

這個,便是我們不斷透支陽氣,在腎中提取儲備的一個比喻。偏偏透支腎精,正是港人生活的一部份,實是可悲。這個問題,跟很多現代都市病,像中風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紅斑狼瘡等都有關係,只要用中醫之理講解一下,就會明白。或者,下次講講中風吧。
我今晚也透支腎精了,大家也最好早點休息,晚安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